从红色丹霞到国家丰碑——漳州市烈士陵园“晋级”之路侧记
2025-04-21 16:36:23? ?来源:漳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责任编辑:郭晓楷 我来说两句 |
暮色初临,灯光渐次亮起,暮烟紫如轻纱般漫过丹霞山麓的漳州南山红色文化园广场,将革命历史的铿锵悄然裹入温柔的夜色。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——漳州市烈士陵园的标识在晚霞映照下显得格外庄重。市民们漫步在英雄大道上,感受着这座红色地标的独特魅力。 从国务院批准漳州市烈士陵园为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之日起,至今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,漳州市烈士陵园吸引了成倍的游客。据统计,今年清明期间,陵园累计接待200余个单位、2万余人次,参观人数较往年增长近50%。 这座始建于1954年的烈士丰碑,历经七十余载风雨,在历届党委政府的重视下,守护者精心管护,终获国家级殊荣。这一荣誉的背后,是一段关于守护与传承的动人故事,更是一曲用责任与敬意谱写的时代赞歌。 一砖一瓦,皆是敬意 “很多烈士牺牲时还是孩子,他们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,我们必须铭记。”4月5日,一位六旬阿婆在陵园内为每一座烈士墓碑献上鲜花。苍松翠柏间,16米高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巍然矗立,无声诉说着英雄的荣光。 近年来,漳州市投入千万元对陵园进行全面改造。工程人员发现,纪念碑基座的每一块花岗岩都经过特殊处理,接缝处填充了防潮材料。“这些细节体现了建设者对烈士的无限敬仰。”参与修缮的老工匠李师傅感慨道。陵园内143位烈士的墓碑被逐一核对、修复,墓体重新加固;入口处的英雄大道直通山顶,两侧的标识更显庄重。这种对历史负责、对英灵尽责的态度,正是陵园获评国家级设施的关键。 “以前来陵园只能祭扫,想了解烈士事迹还得找工作人员。”一位参观者说道。如今,数字化展厅和VR全景线上平台实现了“线下+云端”双轨运营,新建的展厅成为漳州市开展红色教育的重要场所。 红色文化,润物无声 “烈士们,最勇敢的人是你们,最可爱的人也是你们。”在漳州市“赓续·2025·百园千校清明祭英烈”活动中,一位学生在卡片上写下这样的话语。站在陵园山顶,不远处波光粼粼的南湖、五颜六色的三角梅和一片片绿茵茵的草地,夹带着丹霞秋桂的十里飘香,美不胜收。如今的漳州市烈士陵园不仅是庄严肃穆的瞻仰场所,更成为球探体育比分和城市红色生态地标,荣获篮球比分直播:首批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等多项称号。 清明期间,龙溪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“丹霞红色小分队”分批来到烈士事迹展厅,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讲述“闽南井冈山”、抗战女英雄李林等革命先烈的故事。“没想到小学生对革命历史如此熟悉,他们的讲解生动感人。”一位游客赞叹道。 近年来,漳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充分发挥红色阵地作用,举办了红色讲解员大赛、寻找红色故事等活动,并推出《一枚红色印章,照亮烈士回家路》等微视频广受好评。陵园创新的“五个一”志愿服务模式(敬献鲜花、擦拭描红、参观展览、聆听党课、撰写心得)已成为当地红色教育的“必修课”。数据显示,每年近3万人次的参观者中,青少年占比超过60%。 守护英烈,传承精神 深夜的陵园值班室里,管理员老黄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当天的巡查情况:“纪念碑广场地砖无破损、英名墙烈士名字清晰……”这位坚守24年的老党员,能准确说出园内每棵树木的栽种时间。 “只要我还在,就要来看望我的战友们!”老兵陈旺根每年清明都会回到陵园,他说这里早已不是冰冷的墓碑,而是热血涌动的民族丰碑。陵园工作人员中不乏红三代、军嫂和退役军人,他们视这份工作为使命。2023年,漳州市组建“为烈士寻亲志愿服务队”,成功帮助323位烈士找到亲人,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寻亲数量领先的城市之一。 不忘来时路,砥砺再前行。从地方性纪念场所到国家级烈士设施,漳州市烈士陵园的“晋级”之路,折射出全社会对英烈精神的价值认同。获评国家级后,许多市民自发前来献花。夕阳下,纪念碑上“革命烈士永垂不朽”八个鎏金大字熠熠生辉,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永恒的真理:对历史的敬畏,对先烈的尊崇,永远是一个民族最深沉的力量源泉。 |
相关阅读:
![]() |
![]() |
打印 | 收藏 | 发给好友 【字号 大 中 小】 |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闽)字第085号
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(署)网出证(闽)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经营性-2015-0001
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
职业道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举报邮箱:jubao@jjjtsb.com 篮球比分直播: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0591-872753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