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华侨到英雄,追寻李林烈士的生命印迹
2025-04-21 16:37:41? ?来源:漳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责任编辑:郭晓楷 我来说两句 |
追寻烈士来时路,重温巾帼英雄心。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,洒在福建漳州这座静谧小城。4月14日至15日,我随央视专题片摄制组,先后走访漳州芗城区、龙海区、高新区等地,通过遗物再现、亲人回忆和故地重游的方式,触摸这位被周恩来总理誉为“中国的贞德”的华侨抗日女英雄短暂而辉煌的一生。 因为热爱,所以坚持。我们应该庆幸身处和平年代,但这份安宁是千千万万如李林烈士般的英雄换来的。今年是李林烈士牺牲85周年,恰逢抗战胜利80周年,在宣扬李林事迹、传承红色基因的道路上,我始终不敢懈怠,竭力以笔墨书写英雄故事,让更多党员干部、师生了解她的精神,学习她的品格。 在李林出生地——芗城区塔口庵,李林烈士研究专家陈忠杰指着一处老宅说:“这是李林幼年生活过的地方。”李林的外甥周文盛是位热忱的老人,多次接触中,他的开朗与李林的性格颇为相似。3月31日,漳州市“诵读红色经典,传承英烈精神”活动中,周文盛含泪朗读李林那封未寄出的家书,提及姨妈时,眼中总泛着泪光。 在芗城区浦南中学,一场特殊班会上,学生们正探讨如何践行李林的爱国精神。戴眼镜的男生起身发言:“李林姐姐放弃优越生活回国抗日,我们也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!”掌声响彻教室。龙溪师范学校附属小学、漳州高新区古县中学,这些学校常常开展活动,红色基因在年轻一代中生根,令人欣慰。 漳州英雄烈士事迹展厅内,工作人员正要介绍李林的革命烈士证明书,我轻声提醒:“捐赠证书时我在场。”但凝视证书时,眼前仍浮现24岁的她——怀有三月身孕,率骑兵在山西平鲁与日寇血战,弹尽之际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。闽南(漳州)革命历史展览馆、龙海李林事迹陈列馆中,她的故事被我反复誊写进记忆。 “这是姑姑在集美中学读书时用过的笔筒,她最爱写字。”龙海区石码街道,我第一次见到李林的侄女李舟玲,她小心翼翼地捧出一个寿山石笔筒。笔筒表面光滑,背面刻着“李秀若用之,置于一九三一年二月”。接过笔筒的瞬间,我仿佛触到李林伏案疾书的温度。李舟玲回忆,“李林文采飞扬且热爱运动,这笔筒或许见证过她书写抗日檄文的日夜。” “王县长,来信已收……若无法接头,可趁敌兵力空虚行动……”牺牲前夜,李林仍在部署作战。信笺字迹遒劲,我惊叹这位华侨女杰竟有如此军事韬略,实属罕见。 “我与李林农历同日出生,宣传她的事迹成了我的一项人生使命。”闽南师范大学芗涛剧社指导教师、编剧吴浩宇为创作话剧《华侨抗日女英雄李林》,踏访闽晋两地,最终推出震撼人心的抗日剧目,在军营、学校、农村、学校等累计线上线下演出近百场。 福建、上海、北平(北京)、山西……李林短暂的一生辗转于战斗与成长之间。行程尾声,我们来到漳州中山公园。抗战时期,芗潮剧社曾在此演出救亡话剧;如今绿荫下,几位老人正带孩子阅读李林事迹展板。 “英雄从未远去,”央视编导感叹。85年前的今天,24岁的李林用生命践行了“甘愿征战血染衣”的誓言;80年后的今天,李林的精神仍在守护这片山河。夕阳中,我们仿佛看见那个短发男装、笑容灿烂的华侨少女,正大步迈向深爱的祖国山河。 【人物简介】李林,原名李秀若,1915年生于福建漳州,幼年侨居印尼。1929年随养母回国,1938年率部转战绥南晋北抗击日伪军,屡建奇功。1940年4月26日,为掩护机关和群众突围,怀有身孕的她率骑兵排激战日寇,于山西平鲁壮烈殉国,年仅24岁。2009年入选“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”及“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名录”,其名镌刻于中共一大会址缅怀墙。 |
相关阅读:
![]() |
![]() |
打印 | 收藏 | 发给好友 【字号 大 中 小】 |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闽)字第085号
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(署)网出证(闽)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经营性-2015-0001
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
职业道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举报邮箱:jubao@jjjtsb.com 篮球比分直播: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0591-87275327